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美食(音频)丨故乡的小酒

张薇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故乡的小酒

【浙江海盐话】



故乡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江南小镇——浙江省海盐县沈荡,依河而建的清代老屋,窄窄长长的石板路,穿镇而过的河道……日子在这里悠长而缓慢。当周围的那些古镇华丽地转身成为商业中心之时,她依然静静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江南水乡沈荡镇

 

对故乡的记忆除了老街、老宅、老弄、老桥之外,还有那让我魂牵梦萦的“小酒”。我们的方言把别处称之为“点心”的吃食叫做“小酒”,曾经有位外乡人听一位母亲说“幼儿园下午吃了小酒就放学了!”后大惊失色,惊叹此地民风奇特,幼儿园每天喂孩子酒!其实,我们的“小酒”只是每个孩子每天伸长脖子等待的下午放学后的那份小点心。

故乡的人们勤劳善良且富有创意,总能把有限的原料做成各种美味的“小酒”,梅花糕、蛋糕、油墩、大麻饼、虾籽豆浆、麻花……能每天变着花样吃这些美味是我童年最大的乐趣,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职业理想是在那座古老的石拱桥下开一个专卖各类“小酒”的吃食铺。如今我误打误撞成了一名大学教师,但对曾经的这份理想仍抱有极大的敬意,每次返乡都会带着我的小女儿一家家地光顾这些“小酒”铺子。


传统制作的梅花糕小店

 

梅花糕蛋糕是我极度热衷的两种美食,原料基本相同,主要就是面粉糊和豆沙,制作过程也类似,都是依靠一套铁制模具在炉子上烘烤而成。梅花糕整体形状类似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蛋筒冰激凌,只是它的上端不是冰激凌,而是金黄色、蓬松突出、撒着红丝绿丝的糕面,下端呈玉黄色、棱角鲜明,整个糕犹如怒放的梅花,因此被称之为“梅花糕”。轻轻咬开上端甜甜软软的糕面就可以吮吸到下面细细、甜甜、热热的豆沙了。离开故乡后我很少能吃到这样细腻香甜的豆沙,别处称之为豆沙的食物往往夹杂了太多赤豆的皮,且缺少猪油,我们那里的豆沙必定是经过反复过滤,并加入大量猪油、白糖,特别细腻香甜,细腻到煮热后是可以流动的,香甜到可以把舌尖的每一个味蕾唤醒。蛋糕则是另一种烘烤美食,它扁扁圆圆的,上面是一层烘烤得成焦糊状、甜甜脆脆的面皮,里面也是香甜的豆沙。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里“蛋糕”这个名词是专属于这样一种食品的,以至于后来见到西式的蛋糕后迷茫了很久,不知道哪样才是真正的“蛋糕”。


承载童年记忆的梅花糕


保留儿时味道的蛋糕

 

如果那天想换换口味吃点咸的“小酒”,那我必定选择油墩。油墩是一种外面是面粉糊、里面是萝卜丝、放在一大锅油里氽成的食物。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油墩色泽金黄,香气四溢,我一定忍着烫、呲牙咧嘴地咬一口,外面的皮香香脆脆、里面的萝卜丝咸淡合适、毫无辣味,一个油墩对我来说永远是意犹未尽。

令人垂涎欲滴的油墩

 

还有一个“小酒”摊子早已消失,但却永远印刻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对老夫妇摆的一个糖果摊,所有的糖果都是他们自制的,有外面滚着一层芝麻的奶糖,有五颜六色透明的粽子糖,有红艳艳的棒棒糖,有勾着彩色条纹的香烟糖……所有的糖果都有序地安放在一个个盖着玻璃罩子的木盒里。小的糖果2分一颗,大的5分一颗,为了这些美丽的糖果我努力地收集牙膏皮、废纸板,那个储蓄罐里积攒的是一个个甜甜的希望。当然,我也严格控制心中对美食的欲望,有序有限地花费着这些硬币,以至于当这个糖果摊随着老夫妇俩先后离世而关闭时我还留有一把分币。我小心翼翼地收藏着这堆已经无处可花的硬币,这每一个硬币上都承载了一个女孩童年的梦想与渴望。

 

故乡的传统小吃正在一样样消失,一如那逝去的糖果摊,甚至连“小酒”这个名词也渐渐被人所淡忘,但对于我们每个在小镇长大的人来说,回到家乡,走走光滑的石板路、尝尝熟悉的味道,便是人生最大的宁静!

(供图:李秋萍)








图文编辑:张钟晶

责任总编辑:老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